近期,众多旅客在购买机票并尝试在线值机选座时,普遍遭遇了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许多优质座位被预先锁定,使得他们难以挑选到心仪的座位。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记者亲身经历了一次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机票预订过程,发现除了安全出口座位外,客舱前部与后部的座位有不少已被锁定,特别是经济舱的前十排,几乎每排的靠窗和过道座位都无法选择。这一现象并非个别案例,许多旅客在社交媒体上纷纷抱怨,即便愿意加价,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座位。
面对旅客的质疑,航空公司客服人员给出的回答较为含糊。他们表示,每架飞机的锁定座位情况各异,如果有里程兑换座位,可以尝试使用里程进行兑换。若航班仍有未选完的里程兑换座位,旅客也可在机场现场办理。然而,对于锁定座位的具体原因和规则,客服人员并未提供明确的解释。
据悉,目前国内航空公司普遍推出了预选座位的增值服务。国际航班通常通过付费购买,而国内航班则主要依靠积累里程兑换。然而,各航空公司对于锁定座位的规则和比例均未明确,对于不同旅客购买选座服务时的规则和定价标准也缺乏详细说明,这导致旅客在选座过程中感到困惑和不满。
社交媒体上,关于航空公司锁定座位的抱怨声不断。有旅客表示,即使愿意支付额外费用,也难以获得期望的座位;还有旅客指出,航空公司宁愿空出一排座位,也不愿让旅客选择,这种做法令人难以接受。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航空公司预留一部分座位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旅客购买机票后,即与航空公司建立了消费合同关系,航空公司有责任提供相应的座位。陈音江认为,航空公司不应将选座作为一种纯粹的盈利手段,更不能故意制造信息差,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同时,专家也建议,航空公司应明确航班锁定座位的比例和范围,并对付费选座的规则进行公开透明化处理。为了满足不同旅客的差异化需求,免费选座的比例应达到一半以上。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旅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航空行业的健康发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