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技术革新,也对现行的网络安全体系构成了潜在威胁。专家提醒,我们正处在为量子计算做准备的关键时期,必须确保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抵御量子计算机的攻击,因为量子计算机预计将能破解现有的加密技术。
2024年8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了三项后量子密码学标准,这标志着为应对量子威胁的准备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标准是在全球顶尖密码学家八年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旨在保护系统免受未来量子威胁的侵害。尽管如此,专家也指出,在大规模部署抗量子加密技术方面仍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制造业和供应链等关键领域。将传统系统和下一代系统过渡到这些新标准迫在眉睫。由于手动更新所有端点不切实际,大规模部署将需要自动化解决方案。通过优先进行这一转型,各行业可以降低量子驱动的网络攻击风险。
在推动创新的同时,AI也加剧了网络安全风险。专家预测,到2025年,恶意行为者将利用AI策划更复杂、更有针对性的攻击。这要求组织机构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AI驱动的威胁检测和自动化响应能力融入网络安全框架。AI既是防御者的工具,也是攻击者的武器,这促使我们转向动态的、AI驱动的系统,以实时识别和消除威胁。
量子计算、AI以及5G网络和供应链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同样至关重要。随着5G网络的部署,其漏洞也在增加。因此,在这些基础设施中嵌入强大的安全措施对于减少攻击和增强弹性至关重要。供应链安全也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重新关注。专家预测,基于信任的供应链等创新措施将出现,允许组织机构全面审查每个组件。结合更强的供应商风险评估和事件响应计划,这些措施旨在加强整体系统完整性。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采取积极主动的防御策略变得至关重要。专家建议组织机构应认真对待网络安全,制定积极的、防御优先的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限制损害。无论是采用零信任架构还是过渡到后量子密码学,未来弹性的基础在于战略准备。
随着量子计算、AI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不断重塑数字格局,各组织机构必须迅速适应。网络安全的未来将取决于各行业和政府如何有效地预测威胁并实施强大、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