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上热议年轻人如何有效“反击”大数据杀熟现象。众多网友关注到一个新趋势:年轻一代正通过积极的策略,试图干预并优化互联网平台的算法推荐,以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一位名叫“兔兔”的年轻人讲述了他的真实体验。最初,他在搜索机票时发现,直飞航班的最低票价高达4309元。但在评论区多次表示机票太贵、难以承受后,令人震惊的是,同一航班的票价竟降至1903元。这种策略被戏称为“机票大法”,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年轻人对抗大数据杀熟的一种有趣尝试。
针对日益严重的大数据杀熟和差异化定价问题,我国也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商家应以易于理解的方式,真实、全面地提供商品或服务信息,严禁编造交易数据误导消费者。这一条例的出台,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支持。
同时,国家网信办也积极行动,发布了《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禁止利用算法进行大数据杀熟,以及基于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因素进行不公平的差异化定价。这些措施,无疑为构建公平、透明的网络环境奠定了基础。
随着年轻人对大数据杀熟现象认识的加深,他们开始采取更多样化的策略应对。除了“机票大法”之外,使用匿名账号或隐藏个人信息也成为他们对抗算法的有效手段。许多年轻人选择这种方式,以降低被算法精准推送的风险,获取更多元化的信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