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凭借自主创新的力量不断推进进程。11月26日,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3.0在武汉正式发布,为国产AI技术的发展增添了重要一笔。
这不仅是技术上的一次升级,更是中国AI生态系统的重要里程碑。这款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华为公司及武汉东湖高新区共同开发的“紫东太初”,已成功打造全球首个涵盖图像、文本、语音三种模态的预训练模型。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紫东太初3.0最大的创新在于实现了多模态统一原生编码,这意味着该模型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跨越不同信息形态的边界。王金桥院长透露,在语言能力与视觉能力方面,该模型已经能够与GPT-4o相媲美,且在光学字符识别(OCR)和简单任务规划能力上,更是略胜一筹。
更令人兴奋的是,紫东太初正在加速推动各行各业的技术升级。从建筑设计到智能焊接,从机车设计到智慧城市交通,这一大模型正为传统行业带来全新的科技动力。中南建筑设计院甚至计划基于紫东太初开发专属的建筑设计大模型“(大A天玑)”,将其70年积累的建筑数据转化为AI的“知识库”。
湖北省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一技术变革的广度:到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700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38%。目前已有33所高校设立了AI研究机构,开设了70个相关专业,形成了全面的人才培养生态。
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紫东太初也在积极推进布局。太初智算平台已与15个城市的智算中心达成合作,证通电子计划在武汉投资15亿元建设第9个数据中心,以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算力支持。
这不仅是技术上的一次突破,更是生态系统的构建。从科研机构到主要企业,从基础研究到具体应用,中国正逐渐勾勒出各自的AI蓝图。紫东太初3.0,或许将成为这一蓝图上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