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A500指数产品受关注,公募基金营销策略引热议,竞争加剧谁将胜出?

最近,中证A500指数相关产品备受市场关注,尤其是今年第四季度,相关产品迅速增多,从首批ETF到首批场外指数基金,再到第二批ETF,其募资速度和资金吸引力都十分抢眼。中证A500的普及程度和公募基金公司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部分公募基金公司推出了别具匠心的营销策略。有报道指出,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与知名大V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在一个月内,该大V的公众号仅发布该公司中证A500ETF的相关内容,而基金公司为此支付的“买断”费用高达40万元。

对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的付建主任提醒投资者,面对大V的宣传,应保持冷静分析,避免盲目跟风。他强调,投资者需谨慎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不要轻信未经验证的宣传。

关于40万元的“买断”价格,公募基金公司内部意见不一。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不清楚具体是哪家公司,难以判断这一价格是否合理。但也有公募人士认为,尽管40万元看似高昂,如果能带来显著的品牌效应和客户转化,这笔投资或许值得。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公募花40万‘买断’大V一个月”的话题热议不断。红星资本局通过微博联系了多位基金大V,有人表示未参与此类营销,也有人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但未透露具体公司和大V身份。一位大V透露,有的推广微博费用高达16万元,令人惊叹。

在公募基金与大V的合作中,除了“买断”方式,还有其他合作形式。有公募人士透露,基金公司通常根据大V的影响力支付推广文章费用,价格在2万元至10万元之间,具体费用因大V知名度而异。

对于公募基金与大V的合作,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了投资者信息获取习惯的变化。如今,大V在投资者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他们的观点和推荐对投资者的决策有很大影响。因此,基金公司愿意投入更多资源与大V合作,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户转化率。

然而,也有公募人士对这种高成本营销的效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不同大V的影响力差异较大,即使投入大量资金合作,也不一定能带来预期回报。因此,基金公司在进行此类合作时,应认真评估大V的真实影响力和粉丝质量。

在中证A500产品布局方面,公募基金公司一直在积极行动。自9月10日首批10只中证A500ETF产品发行以来,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加入这一行列。截至12月4日,申报的中证A500指数相关基金数量已达103只,涉及63家基金管理人。

同时,中证A500存量产品也在不断吸引资金。截至12月4日,追踪中证A500的22只ETF总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超过科创50,成为仅次于沪深300的第二大宽基标的。其中,国泰中证A500ETF和南方中证A500ETF的规模领先,分别为280.40亿元和172.79亿元。

随着中证A500产品的不断增多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公募基金公司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未来哪家公司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焦点,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