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近期宣布了一项技术革新,声称其新研发的芯片有望在短短几年内实现量子计算机的构建,而非过去预期的数十年。该芯片的核心优势在于采用了全球首创的拓扑导体材料,这种材料能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物质状态,既不属于固态、液态或气态。这一突破性进展使得在单个芯片上设计量子系统成为可能,且该芯片的体积甚至小于手掌。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和赞誉。萨里大学的保罗・史蒂文森教授表示,若微软能在此基础上持续深入,有望成为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竞争对手。但他也提醒,尽管新成果意义重大,但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仍需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伦敦国王学院的乔治・布斯教授认为,这项研究展示了令人瞩目的技术成就,但其真正价值可能还需未来才能显现。微软表示,拓扑导体为开发可扩展至百万量子比特的量子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元,类似于传统计算机中的0和1。
量子计算机具有解决众多复杂问题的潜力,如分解微塑料、研发自愈材料、优化供应链物流,甚至破解加密代码。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已将微软的拓扑导体技术选为探索量子计算的两种路径之一,目标是在2033年前开发出具有工业实用性的量子计算机。
尽管微软在量子计算领域的进展相对缓慢,布斯教授指出,微软专注于长期目标,致力于研发一种更抗干扰的系统。微软开发的拓扑量子比特利用了马约拉纳费米子这一新型粒子,有助于保护信息不被丢失。然而,构建这些量子比特比其他竞争技术更为复杂。
微软所声称的马约拉纳粒子此前从未被观察到或制造出来。为了使其“显现”,研究人员需要使用磁场和超导体,这也解释了为何大多数量子计算研究倾向于采用其他方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布斯教授认为这项研究朝着不同平台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具有与谷歌等公司成熟技术竞争的潜力。
🔍 微软推出的拓扑导体芯片有望加速量子计算机的开发,预计几年内问世。
🔬 该芯片尺寸小于手掌,能够设计出新的量子系统。
🚀 量子计算机将具备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如优化物流和破解加密代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