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问世受到了科技界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伴随这一新技术的热度攀升,与之相关的付费培训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北京日报报道,春节过后,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众多DeepSeek相关课程,吸引了众多用户付费加入。一些知识付费博主凭借这一热潮,迅速吸引了大量付费会员,其中一位博主在4天内就成功售课近20万元。

DeepSeek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例如,博主老徐推出的《用DeepSeek实战高效赚小钱》课程在短时间内吸引了超过6000名付费用户,收入超过31万元。小红书等平台上,DeepSeek课程售价从几毛钱到几百元不等,内容涵盖技术教学和实际应用等。

然而,这些课程的质量良莠不齐,许多用户反映课程缺乏实际帮助,甚至感到失望。据悉,部分课程内容存在严重注水,甚至与其他大模型的知识混淆,形成了“AI知识大杂烩”。一些低价引流课程则是为了将用户吸引至私域群组中,随后推荐更高价的课程,形成了一条黑灰产业链。

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市场亟需加强对知识付费课程的监管。平台应加强讲师资质审核和课程内容管理,防止不良商家借机谋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专家也呼吁,监管部门应建立细致的标准与惩罚措施,以促进知识付费行业的健康发展。

划重点:

🌐 深入分析:DeepSeek课程热潮下,知识付费市场涌现大量培训课程,部分博主迅速盈利。

⚠️ 质量参差:许多课程被用户投诉缺乏实际帮助,制造焦虑以促进销售。

🔍 监管必要:专家呼吁加强对知识付费课程的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