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化成技术授权斯尔邦高纯度碳酸盐生产,助力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发展

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简称“斯尔邦”)已获得旭化成株式会社(简称“旭化成”)授权的高纯度碳酸乙烯酯(EC)和高纯度碳酸二甲酯(DMC)生产技术。斯尔邦的新建装置于2024年11月在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这两种高纯度碳酸盐主要用作电动汽车(EV)锂离子电池(LIB)电解液的溶剂。此次,以二氧化碳(CO₂)为主要原料生产高纯度碳酸盐的技术得以实现工业化,并且生产装置的商业化运行显著提升了CO₂作为化工原料的使用量。

高纯度EC与高纯度DMC技术许可的新建装置

鉴于全球汽车产业正逐步实现电动化,以及对储能系统(ESS)需求的增长预期,预计LIB市场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同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LIB的关键组件正趋向采用低碳足迹(CFP)的环保设计。

此次转让的技术,其原料中约有50%是CO₂,作为一种年消耗和吸收数万吨CO₂的技术,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纯度碳酸盐生产技术流程图

2021年9月,旭化成与斯尔邦签订了年产10.8万吨高纯度EC和高纯度DMC的技术许可协议。双方合作完成了生产装置的设计、建造和试运行,并于2024年11月按照协议规定完成了启动验收,并随即开始了商业运营。该装置每年能够消耗5.4万吨CO₂原料。

斯尔邦碳酸盐(EC·DMC)项目的总负责人许加乐指出:“斯尔邦将致力于生产用于LIB电解液溶剂的高纯度EC和高纯度DMC,进一步发展LIB新材料产业链,支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旭化成常务执行官、环境解决方案事业本部长松山博圭也表示:“自2020年起,旭化成便开始许可以CO₂为原料生产用于LIB电解液溶剂的高纯度EC和高纯度DMC技术。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CO₂化学的商业化,为全球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贡献力量。”

旭化成此次的碳酸盐电解液原料生产技术许可,加上自2004年以来以CO₂为原料的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许可,每年可以消耗30万吨CO₂,为减少CO₂排放做出了贡献。旭化成将继续向全球推广能显著降低CO₂排放的技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转型。

※1 CFP:即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的缩写,指的是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集到废弃、回收再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折合成的CO₂排放量,并在产品上进行标示的机制。

<参考资料>

■关于斯尔邦

斯尔邦是盛虹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生产高端石化产品。

盛虹控股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石化炼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于一体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集团。2024年,该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71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48位。

■技术许可协议概要

(1)目标产品与产能:高纯度EC 3.8万吨/年和高纯度DMC 7万吨/年

(2)授权范围:在中国拥有非独家制造权和面向全球的非独家销售权

(3)CO₂原料消耗量:每年约5.4万吨

以上信息来源于旭化成官方发布。

旭化成集团成立于1922年,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综合性化学制造商,曾多次入选世界500强。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2023财年集团销售总额约186亿美元,员工总数约5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