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光卫星终止上市审核进程财务亏损下卫星研发仍取得成果

近期,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卫星”)及其保荐机构海通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了其上市发行的审核流程。此举是在该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后作出的,距离其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受理已过去近两年。

成立于2014年12月1日的长光卫星,是一家专注于商业遥感卫星的研发、运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的企业,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商业遥感卫星产业链。该公司于2022年12月23日启动IPO之路,同年5月17日公布了首轮问询回复,期间还更新了两次财务数据。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长光卫星原计划募集资金26.83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但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报告期内持续亏损,累计未弥补亏损额较大。具体来看,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长光卫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01亿元、-4.19亿元、-2.51亿元和-2.16亿元。

在股权结构上,长光卫星有多家国有资本背景的投资方,如吉林省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旗下的方圆资产、长春光机所以及长春新投,分别持有公司11.1692%、11.1642%和0.2900%的股份。知名投资机构深创投和中科创星也分别持有2.1748%和0.5800%的股份。

尽管面临财务亏损,长光卫星在卫星研发领域仍取得显著成就。目前,公司依托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已拥有108颗在轨遥感卫星,覆盖多种光学遥感卫星类型,成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此外,公司还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卫星制造及相关服务。

然而,长光卫星的持续经营能力也受到上交所的重点关注。在审核过程中,上交所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了详细询问。长光卫星表示,亏损主要由于大量资金投入遥感卫星的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卫星折旧及运营成本较高,以及业务规模不足等因素。公司综合毛利率为负且波动较大,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占营收比例较高。

近年来,商业卫星领域备受市场瞩目,但从科创板卫星互联网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该领域的发展并不乐观。例如,拥有“女娲星座”的航天宏图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亏损;而国内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领军企业中科星图,尽管今年营收和净利润逐季度增长,但毛利率却有所下降。

长光卫星并非长春光机所培育的唯一一家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长春光机所旗下的长光华芯已于2022年4月登陆科创板,另一家企业长光辰芯的IPO申请也于2023年6月30日获受理,目前正处于上市审核阶段。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