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史晓东教授领衔的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团队,其研发的“多元信息甲骨文辅助考释模型——基于甲骨文多模态大模型”项目,荣登“探元计划2024”创新探索型项目TOP10榜单,为甲骨文考释工作注入了现代化新动力。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甲骨文拥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是汉字的起源。长期以来,甲骨文的解读主要依靠专家的人工操作,过程复杂且费时。即便运用字形分析和辞例研究等方法,解读难度依然较大。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甲骨文考释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厦门大学团队提出的这一模型,利用AI的语义表示能力,对大规模甲骨文数据集进行整理和构建,通过跨模态理解技术提高考释效率。项目涵盖了多个与考释紧密相关的任务和评估方法,如跨字体图像映射、跨字体IDS解码、甲骨字与现代字的对译关系等,旨在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训练多模态大模型,辅助甲骨文考释。
同时,项目还开发了一种融合音、形、义、用的端到端综合考释模型,通过字形结构、语义关联、同音通假和用法聚类分析,打造出更适合资源有限场景的轻便考释系统。
据了解,“探元计划2024”是在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导下,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的,旨在推进文物保护与数字化科技的发展。厦门大学项目团队凭借在甲骨文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成功获得认可。史晓东教授表示,将继续优化技术,推动甲骨文研究现代化,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