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国家医保局宣布,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首次纳入立项指南,并将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和康复类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此措施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为AI辅助技术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在2024年初,“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相关行动迅速展开。国家发改委重申了其对新质生产力推动的重要性,北京等多个地区也推出了相应的行动计划,致力于推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工业”方面,东莞通过升级,引入AI “质检员”以确保产品质量。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领域,智能交通管理与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步,预计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并提升效率。此外,在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AI的应用也在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QQ20241128-110802.png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逐年增加,并在2020年和2023年首次突破了20万家和50万家的里程碑。目前,我国共有193.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现代科技服务行业的企业占比达59.3%。

QQ20241128-11081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