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行业激战正酣的当下,零食折扣店这一细分市场成为众多品牌争夺的热点。王静,一个既无零售背景又无创业经历的年轻人,意外踏上了这片充满变数的创业战场。
最初,王静对是否投身这场角逐犹豫不决。在成都,半个月内同品牌零食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十余家。但她转念一想,众多老板纷纷入局,说明这个行业具有巨大潜力。在没有参加招商会、没有进行线下洽谈的情况下,她仅凭线上支付的一笔定金,勇敢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目前,各大品牌为了吸引像王静这样的创业“小白”加盟,纷纷降低加盟门槛。实行免加盟费、管理费、培训费、服务费、装修利润的“五个0”政策已成为常态,甚至还有品牌提供补贴。今年,品牌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例如,鸣鸣很忙集团在进军河南、河北等好想来更具优势的省份时,不仅提供10万元的开店补贴,若店铺位于竞品高销门店100米内,还将额外补贴店铺年租金或转让费的50%。好想来在进入鸣鸣很忙的大本营西南地区时,也推出了类似的补贴政策。
然而,随着门槛降低和竞争加剧,加盟商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林准,一位在内蒙古小镇新开店的加盟商,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他所在的小镇,4家好想来中有一家选址在建材街上,这让他感到困惑。但他也明白,当前市场环境是“只要有勇气开店,就能开店”。
品牌间的激烈竞争使得优质店面的争夺愈发白热化。林准曾经历过与好想来的“抢铺大战”。他的赵一鸣店铺签约后,好想来曾试图通过私下找房东加价3万元,以转租店铺。幸运的是,房东并未答应。但这样的竞争无疑加重了加盟商的压力。
王静在选址时也遭遇了拓展经理的诱导,被带到一个人流量远低于预期的商业内街。开店后,她发现这里的营业额仅有15万,毛利率降至15%,连补贴前的房租都难以覆盖。
加盟商们不仅要面对选址陷阱,还要应对翻牌、插店和价格战等竞争手段。翻牌即更换原有品牌为竞品品牌;插店则是在已开业或即将开业的门店附近开设竞品店。这些手段旨在争夺客流,破坏行业规则。
为应对竞争,“零食很忙”推出了大型零食主题门店“零食很大”。然而,这一举措并未完全遏制竞争势头。各大品牌在社交媒体上互相攻击,指责对方是不正当竞争的元凶。同时,加盟商们也在网络上相互指责对方的插店行为。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林准经历了从期待到失望的心路历程。他原以为鸣鸣很忙集团和好想来的合并会结束竞争,却没想到竞争依然激烈。他在湖南的一家零食很忙店被爱零食插店,两家店仅隔一条马路。然而,不到一年,爱零食因无法承受竞争压力而关门。
对于中小品牌而言,生存愈发艰难。林准建议,若非要开零食店,只能在零食很忙、赵一鸣、好想来这三家中选择。尽管补贴力度加大、开店难度降低,但盈利却变得更加困难。加盟商们需具备独立判断,避免被品牌利用。
随着行业内卷加剧,林准开始考虑转行。他意识到,在非内卷环境下,创业相对容易;但在内卷环境下,必须同时考虑盈利和未来竞争。如今,他在选址时会特别关注周围是否可能出现更优质的店铺,并采取相应措施。
双十一结束后,多名加盟商收到公司通知,价格战全面停止。撤下折扣物料的第一天,林准的某家店铺营业额骤降。然而,如何应对习惯折扣的消费者、如何在无公司补贴的情况下自负盈亏、如何处理仅为竞争而插店和补店的问题,仍困扰着众多加盟商。
在这场零食折扣店的竞争中,王静和林准的经历只是众多加盟商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故事揭示了行业背后的艰辛与挑战。面对未来竞争的不断加剧,他们将如何应对,仍是一个未知数。
暂无评论